江南水鄉的建筑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,江浙水鄉注重前街后河,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中國人,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,注重內采光;以木梁承重,以磚、石、土砌護墻;以堂屋為中心,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、檐口見長。
江南水鄉的建筑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,只是一般布置緊湊,院落占地面積較小,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,要求少占農田的特點。
江南水鄉的建筑形成原因:
1、南方氣候的炎熱潮濕特點對建筑的影響。如:居室墻壁高,開間大;前后門貫通,便于通風換氣;為便于防潮,建二層樓房多,底層是磚結構,上層是木結構。
2、南方地形復雜,住宅院落很小,四周房屋連成一體,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,房屋組合比較靈活,適于起伏不平的地形。
3、在南方,房屋的山墻多是形似馬頭的墻,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,這種高出屋頂的山墻,確實能起到防火的作用,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。
4、南方一年四季花紅柳綠,環境顏色豐富多彩,民居建筑外墻多用白色,利于反射陽光,南方建筑粉墻黛瓦,房子的顏色素雅一些,特別是夏季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。
5、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,小河從門前屋后輕輕流過,取水非常方便,直接用來飲用、洗滌。水又是中國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,水圍繞著民居,民居因水有了靈氣。水路又是運輸的主動脈,人們走南闖北,漂洋過海開創新天地,建立新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