贛派建筑是江右民系的傳統(tǒng)建筑。主要集中于江西省內,代表性的村落有樂安流坑、吉安釣源、泰和爵譽
、豐城白馬寨、安義水南、贛縣白鷺、鉛山可口、貴溪上清、廣昌驛前、宜黃棠陰等村鎮(zhèn)。

中國古代特色建筑:贛派建筑與徽派建筑區(qū)別 江南許多地方的民居,都有這樣的風火墻,砌成馬頭的形狀
,于是又稱馬頭墻。此墻體作為戶間的分隔,階梯式山墻可以形成多種姿態(tài)。贛派建筑正面不用水平型高
墻封閉,而是突顯兩邊的馬頭墻,前后可見層層疊疊的灰色瓦片。
民居都是以磚木結構為主,有的是以磚砌墻體或土墻作為承重的磚木、土木混合結構。
徽派建筑是漢族傳統(tǒng)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,主要分布于古徽州府地區(qū)(今安徽省黃山市、宣城市績溪縣
、江西省婺源縣)的傳統(tǒng)建筑。

徽派古建筑以磚、木、石為原料,以木構架為主。梁架多用料碩大,且注重裝飾。其橫梁中部略微拱起,
故民間俗稱為“冬瓜梁”,兩端雕出扁圓形(明代)或圓形(清代)花紋,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,通體顯得恢
宏、華麗、壯美。立柱用料也頗粗大,上部稍細。
中國古代特色建筑:贛派建筑與徽派建筑區(qū)別 《以上圖為徽派建筑》
贛派建筑和徽派建筑的區(qū)別:1、年代:贛派建筑和徽派建筑從文化角度考證都與客家風水文化有關,江西
是形勢派風水文化的發(fā)祥地,因此可以考證贛派建筑年代上早于徽派建筑。但是,徽派建筑基于徽州文化
的影響,徽州文化在明清時期發(fā)展很快,贛文化這一時期略顯落后,建筑上不可避免受文化的影響;2、村
落規(guī)劃上,贛派和徽派建筑都受形勢派風水文化影響,開天門、閉地戶、水口建筑等布局基本一致,都比
較注意“天人合一”與環(huán)境融為一體的風水觀,所不同的是贛派建筑村落一般將祠堂、戲臺置于村落的地
理中心位置,而徽派建筑則將其作為水口建筑置于村口。3、建筑形式上。平面布局基本相同,“四水歸堂
”是常規(guī)設置,所不同的是贛派建筑的“井”略微大些,贛派建筑基本都是一層,徽派建筑一般都是兩層
,這與地形寬裕的贛撫平原和用地局促的徽州六邑地形地貌有關。贛派建筑外墻為青磚馬頭墻,而徽派建
筑一般都白璧馬面墻。徽派白璧馬頭墻小于贛派建筑青磚馬頭墻。

青磚很難燒制,燒不好成了紅磚,青紅磚,雜色磚。色澤一致的上成青磚價格昂貴,所以粉上白墻成
了簡單美化的方法。明清時期的贛派建筑其實不好看,青磚的色澤都不好,色雜,因為一般百姓真沒那
么多錢,大多數贛派建筑的村容審美上明顯不如徽派建筑的村容,畢竟徽派的成本低,大多數窮人家?guī)状?/p>
人積累下來還是可以粉一下墻,美觀美化一下!